历史演变
  吴越高僧
  吴越名寺
 
 

  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位于宁波市鄞州区郧山南麓,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素有“八吉祥地”之称,是佛教禅宗名刹,中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因寺 内珍藏释迦牟尼的真身合利及玲珑精致的舍利宝塔而闻名中外。

    公元前485年,释迦牟尼佛涅磐。据传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皈依佛教,造了八万四千座宝塔,每座塔中均藏有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造好後,“舍羽飞息”护送遍安于天下“八吉祥六殊腾地”。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僧人刘萨诃(法名慧达)为寻宝塔来到铺山乌石岙峙,忽闻地下有铮狰锺聱,便诚心膜拜诵经,三天三夜後,从地里涌出一个高约1.4尺,方广7寸,内悬宝磬,中缀舍利的四方五层宝塔,慧达即就地结茅供奉,修持行道。

    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安帝敕建塔亭、禅室,赐27个僧人守护。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宋文帝敕寺僧道佑创寺院,立阿玉王寺常住田。十二年又建塔寺,至此已 初具规模。南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梁武帝赐“阿玉王寺”额,萧子云作飞云白榜书,共扩建寺院,敕免阿玉王寺田赋,自此阿玉王寺名闻天下。塔居神州第一。

    宋宁宗时,阿玉王寺被列五山之第二山,与径山寺、灵隐寺、净慈寺、天童寺一样,成了禅宗游方参学要地。至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太祖册封阿玉王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五”。

    明万历时,慈圣太后赐藏舍利 之铜塔,住持傅瓶重建合利塔殿。

    民国元的至五年宗亮任主持,先后重建了舍利殿、藏藏楼。“文化大革命”中,寺中佛像及字画惨遭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拨款60余万元全面整修阿玉王寺。1982年,阿育五寺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後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阿育土寺占地8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000平方米,是集古建、绘画、雕刻、园林、文物和风景名胜等艺术文化的综合群体。因寺前有形似笔架的玉几山,又好象是几只凤凰伸向寸院,故有“天童是九江捧珠,阿育王(寺)是五五凤朝阳”之说。

    1992年,已故方丈通一法师在寺之东,面平几背倚郧峰,建造七级八角宝塔一座。于1995年完工,称“阿育王寺束塔”。



关闭页面
 
  杭州佛学院 © 版权所有 2004
  制作维护:杭州亿迪安网络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