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塔地宫揭秘


    杭州西湖边有一座千年雷锋塔,因为白娘子的传说而广为人知。1924年雷锋塔倒塌后,鲁迅先生的两篇杂文更使它名满天下;人们一直以为雷锋塔下藏有宝物,科学家曾用雷达探测证实塔基下确有地宫!2001年3月,雷锋塔地宫铁函开启新闻发布会在浙江省博物馆举行。雷锋塔地宫之谜终于向世人揭开……

    1.塔下千年地宫

    3月11日,西子湖畔,雷锋塔下千年地宫动工开启。由于《白蛇传》的神话和鲁迅先生的两篇杂文,雷锋塔早已名满天下。她的地宫里,究竟会埋藏着什么宝物?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地宫,一为帝王陵寝地面下安放棺棂的建筑物,如北京定陵地宫;一为佛寺保藏舍利,器物等的地下建筑物。雷锋塔地宫当属后者。佛塔地宫,是佛塔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塔心的塔基下方,用以藏佛祖舍利,供养法器及安放善男信女的施舍品。

    雷锋塔下的千年地宫的洞口就位于塔心部位,距塔首层地面2.6米。洞口四周都是高达数米的塔身残体。地宫口用一块方形石板密封,石板上则压着一块据称重达375公斤的巨石。

    雷锋塔地宫体积不是很大,长约0.5米,宽约0.5米,深度据探测约为1米。

    据考古负责人表示,地宫开启前没有任何被盗的迹象,在地宫口距地面的2.6米深度内,1.3米为非常有规律的向心状垒砖,1.3米为坚实的夯土,由此判断,地宫被盗的可能性不大。

    民间传说中,白娘子被法海和尚禁锢于雷锋塔下,这当然只是一个神话。但神话给千年地宫之谜的开启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据《咸淳临安志》,《淳临安志》,《湖山便览》记载,公元975年,吴越王钱叔之妃藏佛螺髻发(佛祖释迦牟尼的头发遗物,即发舍利)及佛经而修建雷锋塔,并将佛螺髻发入藏塔内地宫,同时还放入了大量的供奉品。

    已对雷锋塔进行了为期一年考古的浙江省考古研究所雷锋塔遗址考古队认为,雷锋塔地宫应该会珍藏着当时吴国的国宝。

    开启前,雷锋塔考古队队长黎毓馨表示,乐观的估计,地宫内应该会珍藏着佛螺髻发,因为这不仅在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而且,考古队还在遗址中发现了刻有“佛螺髻发”字样的残碑。

    至于其他的供奉品,有关人士认为,吴越国的“特产”—金涂塔和秘色瓷应该也在其中。考古队已在倒塌的天宫遗址中发现了一座银制的金涂塔。金涂塔是吴越国王钱叔仿阿育王修建八万四千座“宝 印经塔”而铸造的八万四千座小塔,大多以铜铁为主,银制塔极为罕见,而越窑秘色瓷则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人陆龟蒙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2.目击地宫发掘

    3月11日,记者来到雷锋塔发掘现场。只见在清理了1万立方米的淤土后,呈八角形.中心距离达40米的雷锋塔塔基和塔身第一层残部已全部显露。工作人员在他们曾整整3个月的地宫洞口上面架起了辘轳。竖穴式的地宫就藏在塔基的正中,距塔首层砖面2.6米。地宫口用一块方形石板密封,石板上则压着一块据称重达375公斤的巨石。

    开启地宫的挖掘工作共分8个步骤:1.起吊压在盖板上的顶石;2.清除顶石与石盖板之间的堆土;3.做好地宫平面的绘图.摄影.摄像等资料;4.起取地宫四壁最上层的塔砖,暴露地宫盖板厚度,同时对塔砖逐一编号,以便日后复原;5.揭开地宫盖板;6.做好地宫状况的绘图,摄影,摄像等;7.清理地宫内的文物,对出土文物逐一编号,做好配套的资料工作,对地宫中可能出现的丝绸,纸张的有机质文物,由相关专家协助取起,确保文物无损;8.探清地宫底部结构,并做好记录,绘图,照相等。

    为了在开启地宫时,能使里面的文物得到及时科学的保护,专门邀请了六位专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宋元考古权威徐苹芳;清华大学教授.雷锋塔重建总设计师郭黛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我国首位考古学博士后李裕群;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员,以丝绸的研究和保护著称的赵丰;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纸制研究保护的专家奚三彩;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青铜器研究保护专员,青铜器研究保护专家祝洪范。

    现场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的所长曹锦炎,副所长陈元莆指挥,参加地宫考古发掘的10位工作人员都是来自著名高校毕业的优秀人才,已有多年的考古经验。

    按计划,开启地宫的第一步是吊起宫顶的巨石。可以承受3吨重的辘轳,对付这块巨石应是绰绰有余,但考古工作者还是放心不下,为确保万一,事前还进行了预试。上午9时,当工作人员将辘轳一点点往上拉的时候,在场者心情都异常激动,千年谜底眼看就要揭开!

    约半小时后,这块石灰岩石质的巨石慢慢起来,离开地面。工作人员将其用撬杠挪开地宫口,竖立在边上。

    挪开巨石后,考古人员在巨石与方形石板之间的一堆夯土中发现散布着数枚唐代“开元通宝”铜钱,记录人员将其位置进行了一一登记和绘图。专家估计,这是当时封宫时举行的一项佛教仪式或是民间风俗。

    清理完这些夯土,摄像师对露出的方形石板和边上一圈塔砖进行了拍照。

    10时10分左右,进行起砖和清理其间的石灰。对砖都进行了编号,以便日后重新放回。又再次发现许多铜钱。

    10时57分,全部清理完整后,进行记录.绘制平面图.拍照。方形石盖板的厚度测出为13厘米,宽90厘米。

    11时11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工作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石盖板。此时,发现石板有一条裂缝。为了保护底下的文物,先将裂开的一小块搬开。此时,站在上面的工作人员以从对面看到了泛着金黄色的地宫内有一尊佛像。

    11时18分,地宫口启开了!

    3.地宫藏宝几何

    地宫里面有一只铁函,约35厘米见方,50厘米高,体积占了地宫的三分之二;边上有一尊佛像;因佛像较大,佛像与佛座分开放置,四边有四面圆形铜镜,还有大量铜钱和淤泥。

    由于铁函已生锈,给提取带来了困难。当工作人员们在地宫口用网络绘制平面图和文物所在的位置的时候,专家们紧急商量着。最后,先取出了边上一面圆形铜镜,镜上刻有“匠人倪成”的名字,上面有纸,需马上采取措施,于是立即放到了盒子里。接着,取出了一尊方形木质座架。

    到下午3时,雷锋塔地宫已出土8件文物,他们是:两面铜镜,一个佛像底座,4个铜制的方形镶嵌物,还有一把木梳。

    但是 ,提取铁函遇到了超乎想象的困难。据现场领队黎毓馨介绍,除了舍利函(即铁函)外,地宫中还有大量文物,但他们与地宫四周连在一起,提取困难。现场专家估计,舍利函的下面可能还有文物。

    下午3时,文物专家在西子宾馆展示了刚刚获取的雷锋塔地宫珍贵文物。一件铜制饰物,制作精美,上有立体如意云纹,边长约6厘米,厚0.8厘米,背部形状如钉子,这样的饰物出土有3个,估计是镶嵌在较大的木质器物上的。另一件精美的标准铜镜,直径有20厘米,正面磨光,背面有铭文和花纹,正中有一“官”字,铭文写有“都省铜坊”字样和“匠人倪成”字样。铜镜上还印有4行墨迹,大意是说买了这面铜镜以祈福。研究铜镜的专家估计,墨迹是因为地宫浸水后,写有墨字的纸张印到了铜镜上的缘故,而纸张已经化为乌有。

    此后,考古人员从雷锋塔地宫中剥离出一座精美的青铜佛像。据专家介绍,佛像高约60-70厘米,共有两个底座。底座上有一条龙,龙上有一座莲花宝座。据称这座佛像应属国家一级文物。

    为了确保舍利函提取是万无一失。考古队员已经将地宫的一面砖墙拆除。由于拆下的砖都要经过贴标签后登记,进展的速度很慢。考古人员在拆墙时又发现一枚铜制的特殊簪。

    11日傍晚,铁函终于被徐徐取出。专家们准备先对其做进一步研究,在确保不损伤其外部和内部文物的前提下开启它。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和徐苹芳认为,根据其他地方发现的地宫文物推断,铁函内必有铜函,铜函里一般会有金棺和银钵。“佛螺髻发”应放在小瓶子里,藏于棺内。银钵虽小,但有极其精美的花纹,堪称国宝。至于其他七宝(金.银.铜.铁.珍珠.玻璃)和用金器做的花及供奉舍利的法器等,也许会藏在铁函内。



关闭页面